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科技 > 通信

刘强东与“京东”的崛起之路

时间:2023-08-04 14:08:02 来源:作者: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从2016年到2020年,华为连续五年时间登顶中国民企500强排行榜的首位,但是近年来,华为的营收额开始出现下滑,而后来的企业纷纷向前更进一步,一些民企更是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了中国民企排名第一。

如今这一家企业的营收已经达到了1.04万亿,成为了首个突破万亿营收额的民企,而在企业中工作的更是高达55万人,毋庸置疑,当下的这一家公司已经超越了华为,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大民企。

那么,究竟是哪一家公司能够超越华为?又为何能够成长得如此迅速呢?

“撞大运”的时势

很多了解情况的网友都说:其实京东能够超越华为是一件偶发的事情,能够促成这一点的不仅仅是因为华为遭到了美国的压制,更是因为2019年的疫情给了京东一个很大的机遇。

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了全球,很多营业户甚至是大厂全都关门大吉,这一点中国也不例外。

为了能够控制疫情的传播,中国境内实行了封城的政策,而为了能够响应这一政策,当时的大街小巷全都空无一人,然而已经并非一时半刻就能够过去的,一直封控在家中也不是办法,因为人们总还是要生活。

虽然有一些工作是能够做到居家办公,但是生活用品不会自己跑到各家各户之中,那个时候经常会有相互借油借盐的事情发生,相信经历过的都深有体会,也就是说,物资的运输依然需要人工。

而原本就拥有相对完善的物流链的京东就在这个时候出手了,为了能够将生活用品送到各家各户,京东主动承担起了这方面的社会责任,在生活物资的派送上派上了巨大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有了京东的这一决定,民众们的生活才得到了基本的保障,生活和救援用的物资才能够送达人们的手中,而且由于物流的需求量陡然变大,东京的工作人员严重缺少,正好因为疫情有许多人们被迫下岗在家,于是二者一拍即合。

许多在家待业的人们也都成为了京东物流链中的一员,细心的网友会发现,那个时候空荡荡的街头小巷之中都会出现穿着红衣骑着电动车派送物资的京东物流人员。

而京东始终也坚持着体恤员工的理念,就在因为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开始裁员的时候,京东却丝毫没有苛待自己的员工,在疫情期间吸收的那些无业人员全都与之前的员工一视同仁, 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五险一金都没有刻意降低标准。

因此,短时间之内,京东的员工人员就激增到了55万人,要知道在此之前京东才只有20万多一点的员工,至此,京东物流业彻底发展壮大。

不仅如此,京东还没有忘记回馈社会,2022年的时候疫情卷土重来,上海的情况尤为不容乐观,于是京东专门在上海设置了社会公益项目,将会提供超过1600万民生用品,可以保障上海居民将近一个月的生活所需。

据了解,疫情期间,京东光是发放派送小哥的工资就已经花费了将近五百亿元,而根据京东集团的财务报表判断,这个数字似乎还要更高一些。

然而京东的成功真的是偶发事件吗?二十年前,谁又能想到在北京中关村中的“京东多媒体”的小招牌如今也能这么辉煌了。

“不起眼”的招牌

1998年的时候,已经在一家外企之中干了一段时间的刘强东决定自己创业,当时那一家日企实施的轮岗制,这让刘强东从计算机信息技术,到物流、采购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全都了如指掌。

于是拿着自己全部积蓄的一万多块钱,刘强东开启了自己创业之旅。

刘强东自己创建的公司最开始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柜台,十分不起眼的招牌上写着“京东多媒体”,而之所以起“京东”的这个名字,相传也只是因为刘强东的初恋女友名字之中有一个“京”字,而又从自己的名字之中取出一个“东”字,于是“京东”的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

而最开始所谓的多媒体也就是一个刻光盘的业务,当时的互联网还处在起步阶段,刘强东凭借着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以及本人对于互联网的风向感觉,敏锐的注意到虽然只是刚刚起步,但是将来这些新兴的行业必然会成为最热门的生意。

当时的中关村除了刘强东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想要在新兴的互联网行业中捞一笔,但是却只有刘强东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成长了起来,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刘强东能够不忘初心,坚持只做正版的光盘。

每当有人在中关村提起“京东”两个字,都会有人回应听说过这个名字,后来转型的刘强东为了能够推销自己的网上商铺,在论坛上发着自己的广告,而那个论坛的创办人就在下面回复:京东他知道,是唯一一个在中关村买了三年都没有买到过假货的地方。

可见虽然刘强东只有一个人,与那些已经成规模有员工的公司相比实在是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但是刘强东秉持着只做正版的想法, 独自一个人在这个鱼龙混杂的行业之中摸爬滚打了一年之后,就成为了中关村中刻录光盘的第一人。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刘强东在最初创业的时候却还是瞒着所有人进行的,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能理解他,都认为刘强东这是不务正业,不仅他的女朋友离开了自己,就连父母发现之后也不能理解。

每一次刘强东在回忆这一段创业历程的时候总是会感慨万千,面对记者的镜头,刘强东总是强忍着自己的泪水说道:

“我创业前3年最大的痛苦,不是站在马路边上发宣传单遭白眼,不是挨冷受累,而是感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我……哪怕第一年就赚了三十多万,我在他们眼里依然是下三烂。”

然而就是这个别人口中的“下三滥”,就是中关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招牌”,如今却成为了全中国民企第一。

“瞎胡闹”的转型

如果刘强东一直安于现状的话,或许就没有如今的京东的,随着京东的名气越来越大,经营的效益也越来越好了,很快就成为了全中国当时最大的光磁产品的代理商。

当时的刘强东将自己的京东商城定位为传统管道商,也就是像国美、苏宁的商业模式那样,在全国开展自己的连锁店,但是天不遂人愿,就在2003年SARS来袭,原本喧闹繁华的中关村生意一落千丈,为了能够尽量减少损失,也为了员工们的安全,刘强东不得不关闭了大部分的门店。

于是就在2004年,原本就对互联网情有独钟的刘强东有了在网络上开展自己的线上业务的想法,当时想要开展线上店铺的人不是在问线上店铺的租金就是在问这个网站的流量,而只有刘强东执着于了解线上商城的运行法则以及理论,在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之后,刘强东终于决定开展线上的业务。

但是这个想法很快就遭到了公司其他骨干的反对,围绕着坚守线下还是线上的问题,刘强东与其他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虽然受到当时大环境的影响,线下的业务开展十分不顺利,但是至少线下还是盈利的,而刘强东想要投资线上,不仅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且投资回报也是遥遥无期,所以大部分还是持反对意见。

而有一些部分则是寄希望于能够两端同时开展,这样一来至少不会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即便是这样的提议,刘强东还是没有同意,因为当时公司资金有限,在业务的开展上需要聚焦,最终刘强东力排众议,砍掉了全部的线下店铺,转战线上的业务。

2005年,京东正式关闭所有线下连锁,专心开展电商。

这一举动也触动到了当时公司中的很多人,包括其他看热闹的人也议论纷纷,认为刘强东这一次一定会栽一个大跟头,都认为这是在“瞎胡闹”!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强东在这一次的冒险中绝对不是“瞎胡闹”,他走对了,也赌赢了!

“一股脑”的坚持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电商产业成为了最热门的行业,而刘强东的京东也成为了潮流之中的百舸争流,为了能够进一步打开市场,刘强东开始不再满足于只是电子产品,而是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业务方向,真正的“百货”商城就此建成。

仅仅几年的时间过去,京东商城就完成了从3c电商到一站式消费平台的转变,这一转变彻底将京东变成了一艘大船,大量的资金和商机全都涌入京东,而当时的刘强东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是否继续扩大商业帝国。

想要进一步扩大业务就需要提高服务质量,而当时几乎所有的电商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受困于物流行业的问题。

单单是京东收到的投诉就几乎全都聚集在物流上,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市场上没有科学、统一的物流体系,标准、规模、服务各不相同的物流公司在方方面面几乎都达不到电商求质的要求,而对这个共性问题,几乎所有人都选择认命。

但是刘强东不同,他希望能够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从而规避这样的问题,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是极为疯狂的,因为这不仅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更加因为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领域。

其实当时京东的营业额已经超出了同类行业的总和,在这一领域之中几乎是独霸鳌头,能够与之匹敌的也只有亚马逊,因此几乎不需要开展别的项目和内容来进行增加盈利,但是赚到手的钱又怎么可能轻易打出来呢打水漂呢?所以刘强东想要开展物流方面的项目一直都得不到股东的支持。

其实刘强东自己的内心也同样十分的不安,对于这个自己从来没有涉及过的领域几乎没有认知,但是一想到自己曾经也只是个学社会学的大学生,如今还不是在互联网领域拔得头筹,刘强东最终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最终凭借着“一股脑”的坚持,京东物流就此诞生,而京东确实也将从选货到送达一条龙优质服务做到了极致,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回头再看,当年与之分庭抗礼甚至还能够稳压一头的亚马逊也已经没落,而刘强东的京东如今已经开始聚焦健康、医疗、等其他领域,开启了利用人工智能让物流等多个领域焕发新一轮生命力的旅程。

结语

有人说刘强东的京东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几乎都是在“撞大运”,就像文章中提到的,“不起眼”、“瞎胡闹”、“一股脑”似乎都不是一个褒义的形容词,但是这些却都是刘强东以及他所创办的京东真实经历的。

从中关村的一个小柜台到如今中国民企第一的电商企业,京东的成长史绝不仅仅全靠着“撞大运”就能够完成的,刘强东多次陷入巨大危机却总是能够转危为安,自诩“打不死的小强”的刘强东身上确实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坚韧。

不论如何,都衷心的希望京东能够做好民企的表率,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不负“第一”之名。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更多新闻

• 欧美担心中国加速生产传统芯片!专家:美政府在 • 追加投资 5 亿美元,消息称富士康计划在印度新
• 技高一筹|山东如意集团王文革:创新自主评价标 • 瞭望 | 跨大西洋数字连接的结构性矛盾
• 安徽池州:创新驱动,“芯芯”向荣 • 英特尔重回盈利?英特尔的苦日子要熬到头了吗?
• AMD四季度拟扩产AI芯片 苏姿丰:CoWoS与HBM供应 • 印度:世界最快的5G建设仍在继续 5G站点已超30
• 专利数据显示,台积电在先进芯片封装大战中处于 • 消息称三星拟提高512Gb NAND闪存晶圆报价较年初

相关新闻

• 易安财险正式更名为比亚迪财险 周亚琳任董事长 • 26家上市药企销售费用超30亿,药械企业需突破创
• 威海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怎么样? • 威海刘公岛国帜主题公园介绍
• 2023青岛上街里桃桃柿柿市集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