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产经 > 能源

碳中和周报(第98期)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意见审议通过;国常会强调能源电力保供;碳市场2周年新变化:10月份CCER重启

时间:2023-07-28 07:12:03 来源:作者:

2023年,中国不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随着“双碳”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及碳达峰方案陆续公布,“双碳”工作将向更深层次推进,进一步影响生产和消费两端。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能源电力保供;碳市场2周年新变化:10月份CCER重启;李高:全国碳排放配额已成交2.37亿吨。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

1、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意见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会议指出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要坚持先立后破,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优化完善调控方式,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碳排放双控各项配套制度,为建立和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创造条件。要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做好节能工作,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收益。把稳工作节奏,统筹好发展和减排关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调整优化政策举措。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鼓励和推动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促进减污降碳实现高质量发展。

2、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能源电力保供

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各有关方面要落实责任、形成合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要加强高峰时段重点地区电力保供,加强保供形势预判,全力抓好能源增产增供。要强化煤电保供稳价,落实好电价、财税、金融等煤电企业纾困支持政策,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要压实全链条保供责任,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要加大分类指导和政策协同力度,各地区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能源企业要积极履行保供主体责任,全力保障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用能用电需求。会议强调,各方面在能源保供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今年以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使得浙江等多地夏季电力供应遭遇较大压力。在经济复苏的关键时间节点,为了避免能源供应问题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国家层面部署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工作,多措并举保障生产生活。

3、碳市场2周年新变化:10月份CCER重启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据21世纪经济报道向接近生态环境部人士了解,在全国碳市场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建设方面,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将是注册登记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将是全国唯一的交易机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目前已经建设完成,预计今年十月左右将启动上线。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碳市场将逐步从电力行业有计划地扩容至全部八大重点控排行业,但仍有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节能增效等行业无法通过碳市场获得减排经济的正向鼓励,因此重启国家层面的自愿减排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4、李高:全国碳排放配额已成交2.37亿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2周年之际,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详细介绍了碳市场运行、CCER重启、碳市场扩容、气候投融资试点、碳金融产品创新、碳价国际化等市场关注话题。

李高介绍,截至2023年6月底,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7亿吨,累计成交额109.11亿元。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前各项准备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第一批项目方法学公开征集工作已经结束,共收集方法学建议300余项,涉及能源产业、林业、废物处理及处置等多个方法学领域,遴选评估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将按照“成熟一个发布一个”的原则,择优发布减排效果明显、社会期待高、技术争议小、数据质量可靠、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方法学,逐步扩大自愿减排市场支持领域。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全国碳市场不仅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碳市场提供了借鉴,同时也在国际间碳定价机制讨论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案例”,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与认可。全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为树立我负责任大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

5、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

今年7月10日至16日是我国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7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市举办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

在今年节能宣传周期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围绕“节能降碳,你我同行”主题,陆续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的宣传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推动形成勤俭节约、合理用能的社会风尚。

过去10年来,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了26.4%,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相当于节约了约14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近30亿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节能宣传周连续举办33年,绿色低碳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持续优化节能目标管理,我国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6、2023全国低碳日发布低碳城市试点报告

7月12日,由生态环境部和陕西省政府主办的“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陕西西安举办。《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在活动上发布。

自2010年以来,我国已分三批开展81个低碳城市试点,报告显示,试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成效显现,共40座试点城市评估结果为“优良”,接近半数。这40座“优良”试点城市为:北京、深圳、烟台、潍坊、衢州、常州、重庆、上海、济南、赣州、广州、合肥、安康、镇江、成都、杭州、 济源、嘉兴、吉安、淮安、南昌、金 华、三明、厦门、遵义、大兴安岭、青岛、南京、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郴州、敦煌、昆明、贵阳、株洲、天津、吴忠、黄山、湘潭、温州、秦皇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我国三批低碳试点城市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低碳发展经验,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和减少能源消费,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这些经验值得向更多城市推广。

二、绿色金融周报

1、绿金委发布193只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

为提升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在支持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尤其是绿色资本跨境流动中的作用,绿金委组织相关机构成立专家组按照《共同分类目录》对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的部分绿色债券进行贴标,正式发布首批193只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绿色债券清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这是扩大《共同分类目录》使用场景的重要创新,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水平。

2、2022年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75万亿元,增长40.09%

近日,建设银行正式发布中英文版《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报告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并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披露建议框架进行编制。

截至2022年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2.75万亿元,同比增速40.09%;发行2022年境内首单100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绿色金融债券;参与承销87笔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规模合计1560.67亿元,同比增长25.79%,承销市场首批转型债券及市场首单“绿色+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挂钩”三贴标债券;累计开展300余笔绿色债券投资与交易,人民币债券投资组合持有绿色债券余额较上年末增幅逾11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环境信息披露是环境发展的保障,信息透明为金融机构增加了公信力。绿色发展是时代趋势,建行环境信息披露为经济绿色转型作出积极举措,也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可。

3、上海银行与多部门联合创立绿色金融实验室

近日,上海银行与上海市节能协会、上海市能效中心代表进行“绿色金融实验室”备忘录签约。三方将通过实验室这一合作平台,积极服务于“双碳”战略目标,围绕上海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六化”趋势,以绿色金融助推上海“新赛道 新动能”布局。

“绿色金融实验室”是在上海市经信委的指导下,由上海银行与上海市节能协会、上海市能效中心代表联合创立。具体工作推进上,三方将聚焦绿色新材料、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余能利用、碳管理等绿色低碳领域内的成长型、科创型企业,制定标准化模板和定制化服务,共同研究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碳减排情况,决策并落地精准、高效的综合绿色金融服务方案,精准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绿色金融实验室建立将以金融力量促进能源转型、绿色经济转型、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4、邮储银行上线无纸化系统:预计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100余吨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投产上线企业级的无纸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大幅降低作业成本、提升作业质效,预计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100余吨。

无纸化系统采用自主研发模式,基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建立企业级无纸化基础能力底座,打造全机构、全产品、全流程的授信业务无纸化服务全覆盖。该系统实现报告模板、报告应用、报告数据及电子签名“四大集约化”管理,提供在线化编辑、自动化回显、结构化储存、跨系统共享与一键归档等“五大轻型化”服务工具,配套了权限智能控制、语音智能识别、贷款三查智能分析等场景应用,突出解决了业务痛点。系统支持用户在线完成从调取、编辑、签名至归档的一体化无纸化服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是重要一环。碳排放会对气候产生影响,面对现今气候变化异常现状,无纸化应该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工作方式。

5、华润燃气牵手腾讯云,数字技术发力燃气行业

7月13日,华润燃气与腾讯云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AI大模型在燃气行业的深度应用,并深耕分布式计算、连接和客户运营等领域,不断提升燃气民生服务的效率、质量,共同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在新一代技术革命和“双碳”大背景下,华润燃气正在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一方面提升对客服务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推动企业运营提质增效和节能降碳,并为行业输出成功经验。基于腾讯云的“连接”能力以及在产业互联网的实践经验,双方开始携手探索燃气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后续将持续依托技术,基于燃气行业大模型加速智能客服场景全面升级。双方也将合力构建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平台,拓展低碳园区、综合能源、碳普惠等创新业务,推动华润燃气加速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将数字化技术应用燃气行业,促进行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产业、资本、技术、人才、数据多方融合共振,推动数字技术发挥赋能作用促进该行业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更多新闻

• 国际能源署:俄罗斯石油收入自 2022 年春季起几 • 闲聊杂谈 篇十七:动力电池标准统一,新能源汽
• 压力之下,蔚来的能源之路通向何方|对话 • 张国华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总经理李勇一行举行工
• 连比亚迪都容不下,印度还想发展新能源? • 和评理 | 新能源电池生产合作于美有利 美议员阻
• 曾少军:建设以储能为核心、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 • 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签署LNG运输项目
• 济宁能源受邀参加“首届中国内河港航物流发展论 • 数读中国 | 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煤电!我国可再

相关新闻

• 易安财险正式更名为比亚迪财险 周亚琳任董事长 • 26家上市药企销售费用超30亿,药械企业需突破创
• 威海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怎么样? • 威海刘公岛国帜主题公园介绍
• 2023青岛上街里桃桃柿柿市集亮点